近年來,關于運動性猝死的新聞并不少:去年的歐洲杯小組賽丹麥與芬蘭之戰中,丹麥球星埃里克森突然倒地,陷入昏厥,歷經生死時刻;還有我們熟知的中國臺灣藝人高以翔錄制節目跑步運動時不幸去世,醫院最終宣布為心源性猝死。而關于跑馬愛好者猝死命喪賽道的新聞更是屢見不鮮,最近網絡上還流傳著一位愛好運動的王先生,他在國慶7天,跑了7個半馬,還曾發朋友圈慶祝,結果也不幸猝死了,一系列事件引發人們對運動安全性的擔憂。
無錫市中心康復醫院
(原名稱為無錫市同仁康復醫院)
心肺康復科負責人郝建鳳主任醫師
提醒廣大市民
運動時
要用心傾聽身體的聲音
做到適量運動、科學健身
《成長的煩惱》中老爸杰森·西維爾大夫的扮演者—加拿大演員艾倫·錫克在跟兒子玩冰球時因心臟病突發而去世;澳洲留學生鄭梓俊在練習泰拳時猝死;健美運動員Dallas突發心臟病身亡……這些情況很可能屬于“運動性猝死”。運動性猝死是指在運動中或運動后24小時內出現的意外死亡,80%的猝死原因是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炎等心源性疾病,15%是腦源性疾病,5%是其他原因。
郝建鳳介紹,運動性猝死,可能與當事人的運動方式、運動頻率、運動時間特別是運動強度有關。比如有的人年紀大了,但是從事的運動項目不合適,或者太劇烈,再如運動的頻次太多、每次運動時間太長等。即使是每天運動的人,每天的身體狀況也未必相同,更何況,部分人可能有心臟病但自己不知道,有的甚至心電圖正常,平時也沒有不適癥狀或是有癥狀自己挺一挺就過去了,也沒有太在意,但是在劇烈運動時就誘發了潛在的疾患,增加了猝死風險。
此外,運動性猝死還有一些好發節點,以長跑為例,如沖刺時,往往要使出渾身解數挺過去,人體感到最難受,心跳和呼吸急速加快,大腦供血不足,這時容易猝死。還有就是持續時間比較長或劇烈的運動剛一結束就停下來休息,由于運動時血液多集中在身體肌肉中,肢體中大量的靜脈血就會淤積于靜脈中,心臟就會缺血,容易造成心臟驟停,從而導致猝死。從季節上看,冬季猝死的發生率遠高于其他季節,這是因為冬天溫度較低,人體血管收縮,血流緩慢,在這種情況下,運動導致血壓驟然升高或突發心臟病甚至猝死的可能性也會增加。從人群上看,中老年群體發生率高,因為血管不同程度出現退化,但是年輕人也有中招。
可以通過簡單的計算公式測一測自己的最大心率=“220-年齡”或通過運動時“能說話不能唱歌”來判斷運動強度。
“市民朋友們,如果理性控制好運動強度,就可能避免運動造成的險情。”曾多次率隊參加大型賽事康復保障,也是戶外運動愛好者的無錫市中心康復醫院主管治療師謝玉寶介紹,超負荷引起運動性猝死的人最多,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運動達人都會佩戴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環等,通過這些裝備可以實時監控運動心率。通過計算公式我們可以粗略算出最大心率=“220-年齡”。
事實上,以強身健體為目的的運動,以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為宜,通常情況下也就是運動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80%,所以在運動時,市民可以通過可穿戴設備監控心率有沒有超出這個范圍,但是,如果測試者在服用倍他受體阻斷劑的藥物如倍他樂克等,就不能采用這個方法了,因為它會影響正常的心率增長。
郝建鳳提醒,除了自我監測心率外,通過運動時身體表現也可以來判斷運動強度的大小。比如跑步時“既能說話又能唱歌”,通常是低強度運動,如果運動時“不能說話”,那通常是高強度運動,如果“能說話,不能唱歌”,就是中等強度運動。此外,市民還可以用心傾聽身體的聲音,運動性猝死前身體還是有“信號”的,如運動中突發胸悶、心慌、頭暈、肢體麻木等,一定要立即停止運動,及時就醫。
安全運動有妙招?
如何最大程度地確保運動安全,特別是市民參加一些大型運動比如馬拉松賽之前,最好做做體質監測,開設“運動處方”。謝玉寶介紹,運動處方是臨床醫生、康復治療師、運動處方師等專業人士根據每個人的身體情況,確定運動強度、運動頻率、運動時間、運動方式等,度身定制出一套理想的運動方案。制訂“運動處方”前,要排查相關基礎疾病,最好是先做個心電圖、心臟彩超檢查或心肺運動實驗等。科學的運動組合包含有氧運動、力量訓練以及柔韌性訓練,因人而異。
最近,無錫市中心康復醫院承接了2022年江蘇省國民體質監測無錫抽樣工作,就是通過監測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了解市民體質狀況,然后據此開具合適的“運動處方”,達到運動促進健康的目的。
版權所有:無錫市中心康復醫院 Copyright @ 2023 Wuxi Central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電話:0510-81885390 0510-83219655 0510-83219650
地址:無錫市錢榮路158號 備案號: 蘇ICP備1205918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