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保健報》
一些遭遇中風、車禍、工傷等突發性危機的病人,被送入醫院急救,病情趨穩后,雖然已沒有生命危險,但患者卻常常不能正常說話、行走,日常生活也無法自理,甚至出現心理障礙等,給個人、家庭、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康復治療逐漸走入人們的生活,即通過綜合、協調地應用各種措施,消除或減輕病、傷、殘者身心、社會功能障礙,達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或)社會功能上的最佳水平,不僅能使病、傷、殘者提高生存質量,而且能使患者重返社會,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
位于無錫市錢榮路158號的無錫同仁國際康復醫院,是經市編辦批準設立的擁有600張床位的公立醫院,引進世界頂尖康復設備,運用德國、香港等地同行機構先進康復技術,主要開展以腦神經康復為主的腦癱、腦中風、腦外傷后的康復,骨關節及運動損傷康復,工傷評定和職業康復。把藥物治療與肢體康復、心理康復、語言訓練、健康教育和生活護理指導結合起來,建立起一種全面綜合康復治療新模式,使眾多患者的健康與幸福重新揚帆起航。
【目前現狀】因醫療觀念滯后錯失康復良機
據統計,中國每年新發腦卒中超過200萬人,因腦卒中而死亡的約150萬人,有約3/4患者留下偏癱、失語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嚴重威脅生命質量。由于醫療觀念的滯后,不少患者錯失康復良機。有些患者在急性期治療后,在家中長期臥床、被動等待后形成了嚴重的“廢用狀態”,有些患者在不具備康復醫療條件的機構或療養院接受不正規的康復訓練以致形成了嚴重的“誤用狀態”,有些患者最后才輾轉到條件較好的康復機構接受正規康復訓練,這些都大大制約了康復效果。而中風病人經過系統康復治療,90%可以做到生活自理。因此,亟需扭轉滯后的醫療觀念,否則將會給病人造成巨大的遺憾。
【中外差異】康復理念至少滯后20年
康復對腦血管病整體治療的效果和重要性已被國際公認。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腦卒中患者經康復后,第一年末約60%可達到日常生活活動自理,20%需要一定幫助,15%需要較多幫助,僅5%需要全部幫助;且30%在工作年齡的患者,在病后1年可恢復工作。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康復理念至少滯后20年,目前“重藥物治療,輕康復訓練”的情況十分普遍,給很多病人造成了巨大的遺憾。
【成功病例】一次次創造康復的奇跡
年過六旬的植物人堅持康復訓練19個月恢復語言、行走功能
2008年六十多歲的許老伯因為一場意外被送至市內一家大醫院急救,最終許老伯的生命得以延續,卻成為一位植物人,雖然眼睛能睜開,但卻無認知、語言及思維能力,四肢也無法運動。2009年4月,經朋友建議,許老伯的妻兒抱著最后一絲希望將他送進了無錫同仁國際康復醫院接受康復治療。
醫院康復治療師、康復護士為許老伯制訂了詳細的康復治療方案,每天堅持一對一康復訓練及心理疏導,先后用昏迷促醒、被動運動、認知訓練、呼吸訓練、肢體功能訓練、言語訓練等多種康復方法幫助他恢復認知功能、肢體功能、言語功能等,堅持每2個小時給病人翻身、轉換體位,進行被動肢體治療。1個月后,奇跡發生了,許老伯的意識開始清醒,言語功能出現了好轉跡象,可以發出“啊”等音節,令在場的每個人都歡呼雀躍;5個月后許老伯在醫務人員的攙扶下已能下床;10個月后在醫務人員的鼓勵下,許老伯開始接受主動運動治療,醫務人員專門為他訂制了肢體矯形器。
通過19個月的康復治療,目前許老伯可以自己刷牙、喝牛奶,在家人的攙扶下已能直立行走,并已恢復了語言交流能力。
中風偏癱8年的患者堅持康復訓練恢復生活自理能力
2002年3月的一天,徐老突然感到右半邊的身體麻木無力,右手不能拿杯子喝水,右腳走路也不聽使喚,家屬將其送至市內一家綜合性醫院后診斷為“腦梗塞”。之后的數年間,徐老又有五次腦卒中病史,醫院診斷為“多發性腦梗塞”。8年間,徐老輾轉于多家綜合性醫院治療卻仍遺留右側肢體活動不良的情況。今年7月徐老的病情越發嚴重了,經人介紹至同仁國際康復醫院治療。入院時,步履蹣跚,右側關節僵直,行走時右腿拖行,且不能久坐,只可以自己站立3秒鐘,口水直流,口齒不清,日常洗漱、吃飯、穿衣、如廁等均需在家人幫助下完成。
在對徐老進行全身系統檢查后,同仁國際康復醫院康復指導小組會同省人民醫院的專家為徐老制定了詳細的康復治療方案。每天由康復醫生、康復治療師、心理治療室、康復護士、營養師組成的康復治療小組幫助他進行6小時以上的物理、作業、言語、吞咽等康復訓練。2個月后,徐老已能拄著拐杖自行在病房內行走,能夠自己吃飯,控制大小便,每天在病房內練習書法,并在家人少量幫助下如廁、洗漱、穿脫衣服等。
康復訓練助陽光男孩圓夢
小陽是一位19歲的陽光男孩,本應充滿著青春的活力,可是四歲時一次椎動脈畸形引發的腦出血,卻讓他失去了與正常孩子一樣健康的身體,由于從未進行系統康復治療,逐漸出現了左側肢體功能活動不良的情況,失去了進行運動、娛樂的權力。
今年父母將小陽送入同仁國際康復醫院進行康復治療。剛入院時,小陽左側肢體倦曲、顫動,走路時左腳掌內翻、腳尖下垂、腳趾彎曲,左手呈握拳狀,連簡單的拿杯子、撿球等動作都無法完成。
由康復醫生、康復治療師、心理治療室、康復護士、營養師組成的康復治療小組為小陽制定了詳細的康復計劃和措施。每天幫助他進行2-3小時的康復訓練,雖然訓練很辛苦,但是小陽咬牙堅持下來了。一個療程后,小陽的左手已能自主活動,喝水、撿球等活動難不倒他,左腳也不再內翻、彎曲,行走時步態基本平穩。
【康復建議】康復治療越早,康復效果越好
無錫同仁國際康復醫院康復醫師指出,治愈和康復不是一個概念。治療醫學針對的是疾病的治愈或病情的穩定,而康復醫學的核心思想是針對功能恢復,讓患者能夠生活自理,進而回歸社會。康復醫學不是治病的延續,而是要從臨床治療的第一階段就開始介入,康復越早效果越好,并幾乎貫穿整個臨床治療全程,即使出院也仍要堅持。中風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尤其是恢復期,藥物直接改善功能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而這一階段如果給予正規康復治療,通過物理治療、作業治療、言語治療和傳統康復治療等方法,讓患者功能得到改善和提高,就有可能最大程度地康復,是完全有可能達到生活自理的目的。
不少中風患者的家屬認為,家人中風后需要靜養,偏癱后家里有專人照顧或請個保姆把所有事情都照顧好,就算盡心盡責了。其實,對于中風患者,作為家屬盡最大可能幫助患者是應該的,但關鍵要選對方式,絕不能對患者包辦替代。因為康復治療并非簡單等同于推拿按摩、熱敷、溫浴等,而是一門綜合醫學,它對康復師有很高的專業要求,只有經過正規訓練及具有較高專業技術水平的專業人員,才能解決病、傷、殘等各種問題。最好及時選擇專業的康復醫療機構進行相關康復訓練,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這才是對患者真正的愛護和關懷。
【醫療特色】
權威的康復專家團隊
醫院專業技術力量雄厚,以德國柏林醫院為技術支撐,聘請德中衛生組織主席Manfred Dietel教授,國際神經精神康復協會副主席、德國神經康復協會主席、德國柏林醫院院長Karl-Heinz Mauritz 教授擔任高級顧問,聘請原省人民醫院康復專家、省康復醫學會名譽會長周士舫主任為名譽院長,中國康復醫學會常務副會長、省人民醫院康復醫療科主任勵建安教授為技術顧問,與江蘇省人民醫院康復科合作,開設“名醫坐堂”,常年聘請國際國內知名康復專家定期來院坐診、指導開展康復訓練。中國康復醫學會江蘇康復醫學培訓中心也設在院內。
頂尖的康復醫療設備
擁有國際先進的醫療、康復、科研設備,投資近5000萬元從德國、日本、美國購置世界最先進的上、下肢康復訓練機器人、智能動作感知訓練工作臺測評系統、步態分析儀、多關節等速治療儀等國際先進康復設備,將世界最高端的康復技術帶到錫城,讓您康復的愿望觸手可及。
舒適的康復診療環境
康復醫院系無錫市花園式醫院,建筑風格獨具特色、就醫環境舒適優雅、功能布局明確合理。病房環境賓館化,每個病室寬敞整潔、設施齊全,均配備液晶電視、空調及獨立的衛浴設施。讓您或您的家人在這里住院康復甚至比家中更方便、更安全、更放心。
貼心的康復醫療服務
醫院秉承“以人為本”的人文管理理念,開展親情醫療服務。他們以仁愛為懷,誠信為源,熱忱服務,耐心傾聽,真誠解答,周到貼心。“像對待自己母親一樣對待患者”已成為每一位醫務人員的服務信條。真正做到了用最溫暖的笑容和最貼心的話語,關愛、尊重每一位患者。
使躺著的病人坐起來,使坐著的病人站起來,使僅能站著的病人走起來,這是醫院每位康復醫師最大的心愿。
他們正為此不懈努力,為每一位康復者帶來健康的福音。醫院自開診以來,已收治近500名康復患者,療效顯著,受到病人歡迎。首期開設的100張康復床位均已爆滿,因病人需要,將于2011年1月上旬再開設康復床位100張。
版權所有:無錫市中心康復醫院 Copyright @ 2023 Wuxi Central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電話:0510-81885390 0510-83219655 0510-83219650
地址:無錫市錢榮路158號 備案號: 蘇ICP備1205918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