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晚報》
——記同仁(國際)康復醫院康復治療師團隊
他們每天與喪失勞動能力的患者打交道,為他們做物理治療、作業治療、運動治療,進行康復評定,卻從不抱怨辛苦。在同仁(國際)康復醫院治療大廳里,每天都能看到一群充滿活力的年輕人不停地忙碌著,他們的名字叫康復治療師,來自市同仁(國際)康復醫院康復治療師團隊,從2008年起用辛勤的汗水讓一名又一名康復患者出現奇跡,成為廣受市民好評的青年文明號。
這個團隊全是年輕人
康復治療部共有41人,全部為35周歲以下青年,其中黨員12名,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四川醫科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徐州醫學院、上海中醫藥大學等多個院校的康復治療醫學專業。
這支掌握國際先進康復技術的年輕人的團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康復病人入院后,由專業醫師開出康復處方,幫助患者實施康復的則都是這些年輕的康復師們。他們每天的勞動強度相當大,一上午的工作就累得大汗淋漓。他們的理想是讓人人享有品質康復服務,要建立服務型、奉獻型、創新型青年文明號。
在工作中,他們以“敬業、協作、創優、奉獻”的精神理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行為準則,以“創新、爭優”為目標,按照“服務一流、管理一流、人才一流、業績一流”的標準,實現崗位成才,樹立典型示范,以個人提升推動科室發展,促進醫院以及行業改革。先后榮獲江蘇省首屆康復治療師崗位技能競賽團體優秀獎,江蘇省第二屆康復治療師崗位技能競賽物理治療組團體一等獎、作業治療組團體二等獎。
用國際先進康復技術為患者提供系統周到的康復治療
走進醫院大門,一個寬敞明亮的康復訓練大廳展現在眼前。世界先進的上下肢康復訓練機器人、BTE模擬仿真測試評價訓練系統、智能動作感知訓練工作臺測評系統等各種國際先進康復訓練器械擺滿四周,很多患者在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在康復設備上有條不紊地做著各自的訓練功課,不同患者還輔以獨特的言語治療、心理治療和音樂治療等。
在一些人眼里,都以為康復師的工作挺簡單,事實上并非如此,每個人都要掌握很多康復技術,治療師團隊開展BTE技術、Valpar技術、水療技術及音樂療法技術研究,每周組織康復業務學習,每月進行病人滿意度調查及組間考核,每季度評選治療部“服務明星”,并定期開展病友之家交流會。
女康復治療師懷孕了仍堅持為患者康復
“這里的康復治療師真不簡單,在我們眼里都是孩子,可這些孩子不一般,他們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讓患者得到康復。”錢女士的丈夫因腦血管意外病情穩定后來到同仁(國際)康復醫院康復,為他康復的是治療師丁文娟,當時丁文娟已經懷孕。錢女士說,別看丁文娟還懷著身孕,丈夫偏偏只聽小丁一個人的話,每天看到她那么辛苦,自己也很過意不去。一個孕婦能做到這樣真是很不容易,很多孕婦怎么還可能做這樣的體力活。
對于很多“80后”的年輕人來說,工作中很難吃苦。不過,這些年輕的康復治療師們,卻個個能吃苦,他們的工作強度很大,可是沒有一個人說苦。康復治療師卞立說,每一個來康復的患者背后都有很多故事,因為和他們接觸的時間挺長,他們常常都能和患者成為要好的朋友,很多患者從一開始有些不適應而怕康復,到后來喜歡上康復,這些都是很大的改變。
一個又一個患者在這里康復
78歲老藝術家朱老伯不久前中風,他是一個樂器團的負責人及指揮。雖然已經快80歲的人了,但朱老伯是個很不服老的人,以前經常鍛煉,硬朗得很,但如今中風后不能再彈琵琶、拉二胡,左腿打軟,離開輪椅不能走路,讓他難以接受現實,心中充滿失落感。
對朱老伯這種情況,康復治療師常與他進行交流,緩解他的心里壓力,與此同時,針對他的病情進行一系列訓練。通過抗阻訓練Bobath 技術,改善他的上肢功能,抑制屈肌模式,通過重心轉移、上下樓梯、站位平衡、動態平衡、四肢聯動等訓練他的下肢功能。治療師嫻熟過硬的手法令朱老伯增強了康復信心,很愿意配合,以求早日康復。
經過幾周訓練,朱老伯感到自己好了許多,手比以前有力量了,自己不用他人幫助也能獨立站起,而且還能走幾步,心情很舒暢,經常與治療師們談笑風生,談論他年輕時的種種。
24歲的工傷患者小孫因擠壓傷導致髕骨骨折、大腿股骨干骨折等多處傷,來到同仁(國際)康復醫院時膝蓋都無法彎曲,整個人不能下床,入院時是躺在擔架上來的。在這里進行了近2個月的康復,小孫的膝蓋不僅能彎曲了,也能走路了,生活也能自理了。“多虧這幫年輕的康復治療師,是他們給了我新的生活,否則我都無法想象我的將來。”出院時,小孫特別激動,他說很難忘在康復醫院訓練的日子,雖然一開始很苦,他常常無法堅持,是康復治療師一次又一次的鼓勵,才讓他堅持了下來。
燒傷患者在這里得到不一般康復
同仁(國際)康復醫院作為江蘇省工傷定點醫療機構,今年以來醫院就收治了100多個工傷患者。工傷在很多人眼里常常是車禍受傷,被機器壓傷等,其實燒傷也是工傷的一部分。
卞立說,燒傷患者治療的內容很多,當他們病情穩定后,就應該及時進行康復治療。對燒傷患者的治療包括體位擺放,這一點,常常引起忽視,而擺放不當可能加重肢體攣縮和功能障礙。早期正確的體位將有利于預防患者的功能障礙,尤其對于深二度和三度燒傷患者更為重要。如面部燒傷且沒有合并臀部燒傷患者,需將頭部擺放于床位抬高30°—45°的位置。
在同仁(國際)康復醫院,對于燒傷患者的康復很有講究,一方面對于瘢痕治療,對于創面未愈合早期的使用彈力繃帶加壓進行局部壓力治療,待創面愈合后進行全身壓力衣、頭部下頜套穿戴,進行局面瘢痕按摩治療。此外還進行配戴矯形器、水療、物理因子治療、增強肌力、耐力訓練、平衡能力訓練、步行步態訓練、增強心肺功能訓練等等。燒傷患者范先生之前是躺著來到醫院的,經過康復治療師的治療,1個月后,他不僅能站了,還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作為康復治療師,我們職業的使命與意義,在于可以幫助患者極大的恢復肢體功能,改善生命生活質量!”卞立表示。
版權所有:無錫市中心康復醫院 Copyright @ 2023 Wuxi Central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電話:0510-81885390 0510-83219655 0510-83219650
地址:無錫市錢榮路158號 備案號: 蘇ICP備1205918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