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無錫市同仁(國際)復康醫院康復科主任黃澎
黃澎 無錫同仁(國際)康復醫院康復醫學科學科帶頭人、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現任中國殘聯康復協會理事、中國康復醫學會脊柱脊髓損傷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會委員、無錫市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會主任委員。主要從事運動控制與運動分析方向的基礎研究、教學和臨床工作。擅長中樞神經損傷與運動系統損傷后運動功能障礙的診斷與治療,如中風、脊髓損傷、骨關節術后的運動訓練、工傷康復及社會職業康復。
專家門診時間:每周二下午
知道鄧樸方、張海迪、桑蘭有哪些共同點嗎?對了!他們都是因脊髓損傷而截癱的。脊髓受損真就是絕癥嗎?只能在床上度過余生嗎?在“國際康復日”前夕,記者采訪了無錫市同仁(國際)復康醫院康復科主任黃澎副主任醫師。
脊髓損傷后康復訓練越早越好,否則平均壽命只有十至十五年
脊髓與大腦一樣,被稱為人體的中樞系統,掌握人體的運動、感覺、大小便等功能。脊髓損傷好比電線被剪斷了,即使開關和燈頭全都完好無損,但電燈照樣不亮。脊髓損傷后,一位四肢健全的人立刻變得下肢癱瘓、大小便失禁、全身大部分失去知覺(沒有疼痛、冷熱等感覺)、生活不能自理、完全喪失勞動能力。
黃澎介紹說,隨著車禍、工傷的增多,脊髓損傷的病人不斷增多。由于治療困難,坐在輪椅上的脊髓損傷者,必須承受大小便失禁、感覺、性功能、循環、尿路感染、褥瘡、疼痛等多種障礙和并發癥的侵擾,其中最為折磨人的就是排尿功能障礙。因為尿排不出來,腎臟壓力過高,如果沒有及時的康復訓練,50%-60%的患者在十年左右會得尿毒癥。一般十到十五年后,脊髓損傷的病人往往因腎功能衰竭死亡。
而在國外,因康復訓練的及時和普遍,脊髓損傷患者平均壽命和常人無異。可見脊髓損傷病人不能聽天由命,而是應盡早開始康復醫療,以預防各種并發癥,提高生存率,促進功能恢復,盡量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有的殘存功能,達到最大限度的生活自立。
“步行機器人”(GEO)國內只此一臺,讓脊髓損傷者重新邁開步
步行功能障礙是脊髓損傷后最明顯的功能性缺陷,恢復獨立行走的能力是很多脊髓損傷患者的夢想。現在醫院配有一臺幫助病人恢復步行功能訓練的下肢外骨骼機器人(GEO),全國只有一臺。這臺機器人非常智能化,通過電腦控制,能為病人進行下肢肌力的輔助、被動、抗阻的訓練,對于下肢沒有力量的病人,他能發出動力,帶著病人走路,以刺激患者的下肢相關部位神經區域。對于下肢有點力量但力量很小的病人,他能感受到病人的力量強弱、走路速度,走路方式的特點等等,再選擇推動力大小,如何推動,幫助病人走路。一旦感受到病人力量較大,他還會監控出能走的最遠距離,并發出阻力,鍛煉病人肌肉的運動方式。形象點說,機器人就象一個物理治療師一樣,有助于研究人員了解訓練治療中患者神經系統的變化,能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指導。利用高級的機器人技術,醫院現在已幫助多名脊髓損傷患者不同程度地恢復了行走能力。
黃主任提醒,目前沒有公認特殊的藥物可以直接促進脊髓神經再生,有些人迷信干細胞移植,有些人迷信民間土方,結果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其結果卻適得其反。其實只有在正規的康復醫院專業康復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有針對性的康復訓練,才有可能帶來康復的希望,實現自己的品質生活。
版權所有:無錫市中心康復醫院 Copyright @ 2023 Wuxi Central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電話:0510-81885390 0510-83219655 0510-83219650
地址:無錫市錢榮路158號 備案號: 蘇ICP備1205918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