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日報》
專家檔案
張秀花 無錫同仁(國際)康復醫院骨關節與工傷康復科學科帶頭人、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博士后、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康復臨床及教學工作27年,現任衛生部“十二五”規劃教材《康復功能評定學》副主編,《康復功能評定學實訓指導》主編,《康復評定技術實訓指導》主編,《康復評定技術》副主編,《康復醫學》副主編。承擔多項廳局級以上科研課題并獲科技進步獎,發表數十余篇SCI及國家級論文。擅長各種神經系統疾病的中西醫結合康復,骨折術后、人工關節置換術后等創傷性疾病的綜合康復,以及各類工傷康復的評定與康復治療。
專家門診時間:每周四下午
臨床上常見到一些遭遇中風、車禍、工傷等突發性危機的病人,被及時送入醫院急救病情漸趨穩定后,雖然已無生命危險,但患者卻不能正常說話、行走,日常生活也無法自理,甚至出現心理障礙等,給個人、家庭、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醫療的要求不光是救命,還要康復。由此,現代康復醫學應運而生,即通過綜合、協調地應用各種措施,消除或減輕病、傷、殘者身心、社會功能障礙,增強自立能力,提高生存質量。
很多患者咨詢無錫同仁(國際)康復醫院專家,“現代康復醫學”到底能為我們做什么呢?生活中哪些病可以進行康復治療?康復治療存在哪些誤區?什么是康復治療的最佳時機?
“現代康復醫學”到底能為我們做什么?
現代生活中“休閑康復”、“桑拿康復”隨處可見,甚至有療養院、敬老院如今也改名為“康復院”,所以很多人概念中康復就等同于療養。其實,“康復”不是“療養”,醫學上的“康復”是正規的醫學治療。現代康復醫學主要開展腦中風、腦外傷后康復,骨關節及運動損傷康復,工傷康復和職業康復,兒童腦癱康復,心血管病、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等臟器病的康復,能夠幫助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復功能,讓躺著的人坐起來,坐著的人站起來,站著的人走起來,走著的人跑起來,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
生活中哪些病可以進行康復治療?
一是神經疾病康復,包括腦卒中、腦損傷、帕金森病、脊髓損傷、周圍神經損傷、老年性癡呆等;二是骨關節疾病康復,包括頸/肩/腰腿痛、骨折后、人工關節置換后、手外傷、軟組織損傷、骨質疏松癥等;三是內臟疾病康復,包括冠心病、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四是兒童疾病康復,包括腦癱、智力發育遲滯等;五是疼痛處理,包括慢性疼痛性疾病,如腦卒中后偏癱殘肢痛、肋間神經痛、腰椎間盤突出術后復發痛、關節腫痛等,以及炎癥疼痛疾病,如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術后粘連等。
康復治療存在哪些誤區?
由于康復醫療觀念的滯后,有些患者在急性期治療后,在家中長期臥床、被動等待后形成嚴重的“廢用狀態”,有些患者在不具備康復醫療條件的機構或療養院接受不正規的康復訓練以致形成嚴重的“誤用狀態”,最后才輾轉到條件較好的康復機構接受正規康復訓練,大大制約了康復效果。
以腦中風患者為例:
康復誤區:臥床靜養、或獨自強行練走路或爬樓梯
成功康復病例:中風偏癱八年的患者堅持康復訓練恢復生活自理能力
“多發性腦梗塞”患者黃老,八年間有五次腦卒中病史,輾轉于多家綜合性醫院治療。2010年7月,至無錫同仁(國際)康復醫院進行康復治療時,步履蹣跚,右側關節僵直,行走時右腿拖行,且不能久坐,僅可獨自站立3秒鐘,口水直流,口齒不清,日常洗漱、吃飯、穿衣、如廁等均需在家人幫助下完成。入院后,每天進行6小時以上的物理、作業、言語、吞咽等康復訓練。2個月后,黃老已能柱著拐杖自行在病房內行走,能夠自己吃飯,控制大小便,在病房內練習書法,并在家人少量幫助下如廁、洗漱、穿脫衣服等。由此可見,偏癱患者只要經過正確的康復治療,會取得非常顯著的效果,是完全有可能達到生活自理的目的。很多中風患者沒有意識到康復治療的重要性,在神經內科治療出院后,便直接回家自行隨意亂練,一些病人走起路來手臂屈曲,腿“畫圈”就是錯誤訓練的典型例子。因此科學康復訓練才能達到最佳康復效果。
以骨折患者為例:
康復誤區:傷筋動骨一百天,骨折了就完全不能動
成功康復病例:四肢骨折術后他成“木僵人”,康復訓練一個月能自行上下樓梯
35歲的王先生工作中意外從高處墜落,導致四肢骨折。三周后,王先生四肢裹著厚厚的石膏出院了,他渾身不能動彈,雙下肢腫脹,關節僵直,出現雙上肢功能、外傷后指功能、行走功能障礙,吃飯、穿衣、大小便均需家人料理。常言“傷筋動骨一百天”,難道就要這樣在床上躺三、四個月嗎?此時,家人選擇將其送入無錫同仁(國際)康復醫院進行康復治療。一個月后,他已能自己上下樓梯,基本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究其成功康復的原因,主要與他年輕身體素質好、骨折術后康復治療及時有關。他當時如果一味臥床靜養,錯過早期功能康復訓練的時機,就有可能會出現關節粘連、僵直和功能障礙等問題,導致終身殘疾。
以心臟病患者為例:
康復誤區:安心靜養,什么運動都不做
成功康復病例:九旬重危心腦功能障礙患者,心臟康復治療后恢復生活自理
90歲的患者張奶奶,診斷為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級,高血壓病3級(極高危),腦梗塞、偏側肢體癱瘓、肺部感染。送入醫院心肺康復科時,患者訴頭昏、胸悶、氣短、咳嗽,肢體活動障礙,經系統體格檢查及專業康復評定后,為其制定藥物及系統康復治療方案。四個月后,患者已能下床,進行輪椅活動,吃飯、洗漱等生活均能自理。由此可見,不管是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還是心功能不全,或者是做完開胸手術、搭橋手術的患者,都是心臟康復的對象。心臟康復治療不僅能使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降低8%-37%,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進程,降低急性缺血性冠狀動脈事件的發生率和住院率,而且還能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年內猝死率降低45%,有助于患者運動耐力提高15%-25%。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任何其他方法能替代心臟康復的作用。
什么是康復治療的最佳時機?
早期科學的康復訓練能較好挖掘病人損傷后的修復潛力,促進再生。相反,如果康復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導致終身殘疾。以腦中風病人為例,不論是哪種類型的急性中風,患者在脫離生命危險之后,一旦患者的病情穩定,就應當在24-48小時后進行康復性活動或訓練。急性期(15天左右)治療后應第一時間到康復醫院進行康復治療。對工傷病人而言,工傷康復越早介入,對工傷病人恢復軀體功能和重返社會越有利。因為一旦錯過最佳康復時機,患者機體進入懈怠退化狀態,等待他們的將是真正的癱瘓在床。而一般通過工傷康復治療的工傷職工,大部分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或恢復身體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都會得到明顯提高,通過職業康復訓練后,部分工傷職工甚至可以重返工作崗位。
專家鏈接:
無錫同仁(國際)康復醫院
王 彤,康復醫學科主任醫師,周五下午專家門診(需提前預約)
江鐘立,康復醫學科主任醫師,周四下午專家門診(需提前預約)
蔡德亮,神經康復科副主任醫師,周四下午專家門診
黃 澎,脊髓損傷康復科、疼痛康復科副主任醫師,周二下午專家門診
陳慶法,骨與關節康復科主任醫師,周一下午專家門診
沈鋼夫,老年病康復科主任醫師,周五下午專家門診
于海燕,內科、兒童康復科副主任醫師,周三下午專家門診
郝建鳳,心肺康復科主任醫師,周二下午專家門診
版權所有:無錫市中心康復醫院 Copyright @ 2023 Wuxi Central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電話:0510-81885390 0510-83219655 0510-83219650
地址:無錫市錢榮路158號 備案號: 蘇ICP備1205918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