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康復護理ABC
脊髓損傷是脊柱損傷最嚴重的并發癥,往往導致損傷節段以下肢體嚴重的功能障礙。目前國內脊髓損傷發生率在6/10萬,多由工傷、車禍、高空墜落造成,且呈現逐年增高的趨勢。脊髓損傷患者,除了要得到及時的康復治療外,對這一人群的護理也是至關重要。可以這么說,護理的優劣,直接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和壽命。
[典型病例]
33歲的男子小明(化名)想起幾年前的一幕,至今仍心有余悸。當時他正在上班,遭遇了突如其來的重物壓身,當場就昏了過去。醒來后他發現,胸腰段以下已無知覺。原來,小明已是完全性脊髓損傷。他從外地醫院轉入無錫同仁(國際)康復醫院時,身上留有多處手術切口,尾骶部及右側髖部有面積較大的兩處壓瘡,只能躺在床上,連輪椅也坐不了,排尿依靠導尿管,大便要3天以上才有一次,因此干結便秘。年紀輕輕的他,面對這一切,想死的心都有。
類似的患者,無錫同仁(國際)康復醫院的護士們見得很多,她們從驅散籠罩小明心頭的陰霾入手,提供細微而專業的康復護理。護士經常來到小明床頭,找他聊天,為他進行心理疏導,漸漸地,小明看到了希望,積極配合護士,爭取早日康復。從“鬼門關”跑出來的小明胃口很差,護士就在飲食上動腦筋,挑選他喜歡吃的食物,保證其營養攝入。護士還協助他定時軸線翻身,并觀察他的皮膚,及時清創換藥,沒過幾周,入院前就有的兩處壓瘡都消除了。最煩的要數小明的排便。由于小明是神經源性膀胱,來院時需要插導尿管,護士通過指導他間歇性導尿和直腸刺激訓練,結合清淡飲食,保證飲水量,小明養成了定時刺激膀胱的習慣,導尿管也拔除了,排便定時了,便秘也解決了。自己能坐著輪椅出行的他,出院后還到廈門游玩。
[康復護理]
心理:驅散陰霾配合康復
脊髓損傷患者,特別是一些年輕患者,往往一時接受不了殘酷的現實,產生情緒低落。因此,護理的首要任務就是要驅散患者心頭的陰霾,使患者能以良好積極的心態配合康復訓練。
體位:良肢位預防并發癥
脊髓損傷患者早期往往需要經常臥床,但是躺在床上,也需要保持正確的體位擺放,使肢體處于良肢位,這樣主要可以預防壓瘡,避免關節攣縮和肌肉萎縮等并發癥。護理中,要每天定期協助患者翻身、活動關節,翻身過程中要避免拖、拉、推等動作,注意維持脊柱的穩定性,避免再次損傷。
呼吸:清除分泌物防感染
頸、脊髓或脊髓損傷節段較高的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在護理中要注意呼吸訓練及輔助咳嗽的訓練,以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預防和治療肺部感染。
皮膚:觀察有無發紅破潰
護理中,要注意觀察局部皮膚情況,如有無發紅、破潰,皮溫情況,了解肢體血液循環是否良好,同時做好皮膚護理,保持皮膚清潔干燥。臥床患者定時翻身,坐輪椅的患者可輪流抬起一側臀部5-10秒,局部減壓,預防壓瘡。
排尿:膀胱訓練選擇合適的膀胱管理方法
神經源性膀胱是脊髓損傷導致的排尿功能障礙,表現為排尿不暢或尿潴留等,由此誘發的泌尿系并發癥、對腎臟的損傷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護理中,要對脊髓損傷患者進行膀胱功能訓練,并根據病人的病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家庭支持情況等進行綜合評估,選擇合適的膀胱管理方法。膀胱管理方法包括間歇導尿術、經尿道留置導尿術、恥骨上膀胱造瘺等,同時結合系統性的膀胱功能訓練,如膀胱電刺激、恥骨上叩擊、按摩大腿內側等,可恢復和改善病人的膀胱功能,降低膀胱內壓力,減少殘余尿,控制和消除泌尿系統并發癥的產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排便:直腸訓練告別便秘
便秘在脊髓損傷患者中很常見。為減少便秘,要做好患者神經源性大腸的功能訓練,指導患者清淡飲食,吃易消化食物,多吃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如胡蘿卜、土豆、豆類、南瓜、辣椒、菠菜、麥麩、黑米、筍干、香菇、核桃、桑葚、棗、蘋果等),減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大量攝入,并保證合理的身體水平衡。規定在早餐或晚餐后30-60分鐘內排便,每次排便操作者用食指或中指戴指套,涂潤滑油,緩緩插入肛門,予以直腸刺激。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就能解決排便障礙問題,養成每天排便一次的習慣。
改造:圍繞安全防止跌倒
醫院里擁有無障礙設施,對于要出院在家休養的患者,護士提醒,家里同樣要有無障礙設施,醫院可提供家庭改造方案。建議家屬在出院前提前進行家庭改造,如門檻內外要平,要有坡度,家門改成自動門,左右移門等方便患者。馬桶旁、浴室里、廚房里,多按裝扶手,利于患者自理又防止跌倒。
版權所有:無錫市中心康復醫院 Copyright @ 2023 Wuxi Central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電話:0510-81885390 0510-83219655 0510-83219650
地址:無錫市錢榮路158號 備案號: 蘇ICP備1205918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