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國去年發布的權威數據顯示,在65歲以上的人群中,帕金森病的總體患病率為1.6%,并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帕金森病往往起病隱匿,進展緩慢,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無明顯差異。但是,在全球410萬帕金森病患者中,中國占了48%,預測到2030年,中國將占57%。無錫同仁(國際)康復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副主任醫師蔡德亮表示,隨著病情的發展,帕金森病會逐漸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采用包括康復治療在內的綜合治療能有效延緩帕金森病的發展,較好地控制運動障礙癥狀,延長藥物作用時間,減少用藥劑量,所以治療帕金森病應聯合藥物治療和康復鍛煉,這樣才能擁有更好的生活質量。
【典型病例】
前年,50多歲的張老伯出現典型的帕金森病癥狀,在綜合性醫院治療后肢體震顫、肌肉強直等癥狀有所好轉,但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仍受到影響。家住六樓的他起初還能下樓,后來家人看其不便下樓,就代他到醫院開點抗帕金森的藥物。就這樣,張老伯漸漸失去了活動能力,2個月后,連飯都吃不進了,于是家人只得將他背下樓送到同仁(國際)康復醫院。入院時,張老伯全身有近10處壓瘡,意識不清,也不會講話。經過醫生對其由被動到主動,再到平衡的康復訓練,2個多月后,他終于能安全獨立步行,也能穿衣了,大部分日常生活能在家人的協助下自理,從中顯示出康復的強大作用。
【專家解析】
蔡德亮說,對于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綜合癥,兩者概念是不同的。帕金森病是原因不明的一類以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姿勢步態異常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疾病,其實也是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而帕金森綜合癥是一類原因明確的,以帕金森病的癥狀為主要表現的癥候群。對于這一類疾病,都會出現諸多功能障礙,首先是運動功能障礙,這將導致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減退,如病人吃飯、穿衣、洗漱。還有肌強直造成的姿勢協調功能障礙,很容易使患者跌倒引起骨折,如果久躺病床,則會引起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的幾率大增。此外還有吞咽功能障礙、言語障礙、認知功能障礙以及精神行為障礙等等,最終導致日常生活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的減退。
【康復訓練】
蔡德亮表示,目前治療帕金森,藥物治療仍然是主要和首選的治療方式,康復訓練也不可或缺。針對帕金森病的康復治療,首先要予以康復評估,評估包括四大內容,一是患者之前的用藥情況評估,二是運動功能評估,三是日常行為能力評估,四是患者的精神行為心理問題評估。其二,要根據評估情況以及家庭情況、個體情況,制定總體目標和康復治療計劃。康復訓練有以下多種形式:
松弛訓練:將身體盡可能舒服地仰臥,深而緩慢地呼吸,放松全身肌肉。
肢體關節活動范圍訓練:主要針對肢體僵硬、活動緩慢的患者,訓練時包括頭頸部的屈伸訓練、軀干的側彎與轉體運動、四肢(如肩部、手和下肢等)的關節活動訓練等。總之使病人從頭到腳將全身主要關節都得到活動。
肌力訓練:為患者配備啞鈴或將彈力繃帶一端固定,上下肢都能訓練。
呼吸訓練:患者可緩慢深吸氣,深呼氣。患者也可借助工具——氣球,盡量用深吸氣、深呼氣吹氣球。
面部表情肌訓練:可緩解面部表情僵硬。患者在用雙手按摩面部皮膚,可以對著鏡子做皺眉、睜閉眼、鼓腮、吹口哨、露齒、大笑等動作。
平衡協調性訓練:讓患者雙足少分開,向左右、前后移動重心并保持身體平衡,軀干和骨盆左右旋轉,同時使上肢隨身體進行擺動,
正確姿勢訓練:帕金森病患者走路時表現為彎腰駝背,關節屈曲,頭卻要保持平視,頸部肌肉長期受到牽拉,需要進行姿勢訓練,恢復正常的坐姿,站姿。家人可以不斷提醒患者保持正確姿勢,可以與步態結合起來,喊號打節拍。如果喜歡唱歌的話,放音樂后,讓病人踏著節拍走。當然,要視患者保留功能如何,要有家人在場。
跨越障礙訓練:在地面上畫一些線段,讓患者跨越線段行走,逐漸過度到放一些障礙物,如木條等障礙物,讓患者做跨障礙訓練。
認知訓練。家人盡量鼓勵患者自己完成日常生活活動。依據患者的認知功能情況,鼓勵患者對自己的日常事務進行計劃和安排,和患者一起做游戲、下棋,回憶和復述看過的電視節目或報紙的主要內容等等。
蔡德亮表示,這些訓練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把這些訓練和日常生活結合在一起,如穿衣訓練可在患者起床或睡覺前的穿脫衣服時進行訓練,衣服的袖子要寬松一些,讓其自己穿。當然,對現有的家具也應進行適當改造,如原來的床沒有床欄,患者翻身起床困難,可以加裝床欄,便于起床,也可在床尾系繩子,拉繩就能坐起。家中的沙發、凳子不能太矮,這樣能方便患者站起來。
【治療誤區】
誤區之一:患者及家屬不知道康復訓練能對帕金森病患者有幫助,認為服藥是惟一的治療途徑。正確的觀點是:藥物治療是帕金森病的主要和首選的治療方法,此外還有康復治療、手術治療等多種方法。
誤區之二:自己擅自調整服藥劑量,或頻繁更換就診醫生。建議在一段時間內,相對固定一名專業醫生為自己看病,這樣可以讓醫生對自己的病情更加了解。當然調整藥物要聽取醫生的建議。
誤區之三:家人和患者本人害怕戴上“帕金森病”的帽子,不愿正視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負擔。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積極就醫。
[專家簡介]
蔡德亮:無錫同仁(國際)康復醫院神經康復科主任、副主任醫師、神經病學碩士、研究生導師,無錫市康復醫學會腦損傷康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擅長:腦血管病(腦卒中)、帕金森病、腦損傷、認知功能障礙(記憶障礙、血管性癡呆、阿爾茨海默病)、言語障礙、吞咽障礙和情緒障礙的康復與治療。
門診時間:周四下午
版權所有:無錫市中心康復醫院 Copyright @ 2023 Wuxi Central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電話:0510-81885390 0510-83219655 0510-83219650
地址:無錫市錢榮路158號 備案號: 蘇ICP備1205918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