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近,天氣寒冷,每年冬天都是肺病患者高發的時段,尤其是近年來空氣污染不斷加重,霧霾重重,令本就在冬季呼吸不暢的肺功能障礙患者更加痛苦。由于患者眾多,綜合性醫院只對急性期患者進行治療,一旦病情緩解、穩定,患者就得出院。很多肺功能障礙患者經過治療雖沒有生命危險,但時常胸悶氣短、咳嗽乏力活得異常“辛苦”。怎樣才能幫助這些患者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
圖為醫務人員為患者做心肺功能聯合評估
轉變理念——肺功能障礙患者也要適度動起來
年逾6旬的老張是一位慢阻肺患者,4年前無明顯誘因下開始出現反復咳嗽,時有咳痰,較難咳出,且伴有乏力、氣喘,先后多次送醫救治被確診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雖然一直進行藥物治療,但4年間老張的病情仍然不斷惡化,稍有動作便氣喘如牛、多說會話便胸悶氣短。有醫生偷偷暗示他:“珍惜現在吧,這將是未來日子里最舒服的一段時間了。”不甘心的老張一直在家人的支持下積極尋求治療的方法。半個月前一份慢阻肺康復治療的報道引起了老張家人的注意。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老張來到無錫同仁(國際)康復醫院心肺康復科進行康復治療。
“來到這里,我最大的收獲是轉變了理念!”在進行了十天的肺功能康復后,老張感慨的說到。從入住心肺康復科的第一天起,老張就感覺到與綜合性醫院的不同,“以前每次住院,一天起碼掛7、8瓶水,從入院到出院每天都這么多。但是這里每天只掛3瓶水。”心肺康復科郝建鳳主任介紹,心肺康復科與普通呼吸科的治療側重點不同,心肺康復科在使用藥物控制病情的同時,更側重運用非藥物手段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是患者在經過急性期治療后的延伸性后續醫療,目的是幫助患者更好的緩解、改善臨床癥狀,提高運動能力,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老張每天除了掛水,還根據身體的情況進行肺康復評估及康復運動治療。醫務人員根據他的評估結果及身體狀況開具運動處方,進行運動訓練和呼吸訓練,以改善呼吸肌和輔助呼吸肌功能,提高血氧飽和度,提高心肺功能和整體體能,減輕呼吸困難癥狀,改善精神狀態,提高運動能力。
“我以前很怕動,一動就喘,沒想到現在居然能進行運動訓練,現在每天能堅持一個半小時!”老張的不可思議也是很多肺功能障礙患者的誤區,郝主任表示現在很多患者因為胸悶氣短而不敢動,有些甚至整日臥床,這樣做不僅對病情沒有緩解,反倒陷入惡性循環,心肺功能得不到鍛煉會越來越差。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合理的康復訓練是心肺康復的基礎,也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最有效的治療手段之一。
雖然才康復了十天,老張自我感覺非常良好,每天都感到自己的呼吸更順暢一些,“我要有質量的活著,我有信心以后的日子會更好。”
樹立信心——堅持康復訓練+養成良好習慣=重歸健康品質人生
今年84歲的王老是老張的病友,王老一年前開始出現無誘因的反復咳嗽,時有咳痰,較難咳出,且伴有乏力、氣喘,經多次住院檢查診斷為“間質性肺病”。雖經藥物治療,但仍間斷有咳嗽、咳痰,活動后氣喘等表現。近半月因天氣驟然變冷,癥狀較前加重。家人怕王老病情惡化故送他到同仁(國際)康復醫院的心肺康復科治療。
“我爸稍微活動就感到氣喘、胸悶,以前那么要強的一個人,現在每天只能躺在床上,我知道他心理很難受!”老人的兒女表示。經仔細的診查和評估,心肺康復科醫務人員針對王老存在心率過快、血氧飽和度過低的情況,制定詳細的康復計劃,先使用藥物控制病情,隨之應用物理因子治療技術、氣道廓清技術、排痰訓練、呼吸肌訓練,以化痰、消除炎癥、促進分泌物排出、減少反復感染、緩解呼吸困難和支氣管痙攣、維持患者呼吸道通暢,改善循環功能;進行有氧肢體運動訓練、作業治療等,改善患者運動能力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呼吸功能。同時,針對王老因病情久治不愈產生的焦慮、悲觀、抑郁等心理問題,輔以心理治療,幫助他擺脫心理障礙,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對生活的熱愛,以提高生存質量,促進盡早回歸家庭、回歸社會。
“你看這里的治療師,都是年輕人,朝氣蓬勃,跟著他們一起做康復治療,感覺自己也年輕了許多!”經系統康復訓練,王老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剛入院時的消沉已經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滿滿信心,運動能力也有了提高。
在心肺康復科,醫生和治療師們除了給病人們進行康復治療,還經常舉辦一些小講座,幫助家屬和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合理用藥、正確使用氧療;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的呼吸方式,養成良好的呼吸習慣,管理好自己的呼吸道;教會患者防感冒按摩操、冷水洗臉、食醋熏蒸、體質訓練等。
郝主任介紹說,肺功能障礙患者最怕的就是感冒著涼,在冬季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同時許多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會加重患者肺部的損害,例如吸煙、含胸、駝背等。郝主任還強調,心肺康復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長久堅持才能更好的保持肺功能,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不必要的氧耗,日常生活用品要放在隨手可及的地方,避免不必要的彎腰、轉身、舉手、前伸等動作,盡量選擇左右活動,避免前后運動。同時,要增強生活獨立性,出院后在家中也要繼續進行康復訓練,減少對他人的依賴,達到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小邵)
健康小貼士
重度霧霾后你的肺功能還健康嗎?快來測試一下!
人身體各器官要正常工作都離不開氧氣,而肺是輸送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的唯一器官,可謂身體的“發動機”。然而,肺的自我保護能力卻很差,各種病菌、病毒、粉塵顆粒和化學物質,常會搭著空氣的“順風車”侵入肺內,使得像海綿一樣有彈性的健康肺臟逐漸變硬,甚至像漁網一樣,滿是孔洞。肺功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強,25歲左右達到頂峰,此后便會逐年下降。能吸入與呼出多少空氣,是顯示肺功能好壞的晴雨表。醫生建議,45歲以上的人至少每年到醫院查一次肺功能;長期抽煙、接觸室內外污染者,應從40歲開始,每半年查一次肺功能。
你是否覺察到,你的肺健康已經拉響警報?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簡單地進行肺功能自測。
1.爬樓梯法:用不緊不慢的速度一口氣登上三樓,不感到明顯氣急與胸悶,說明心肺功能良好。
2.吹火柴法:點燃一根火柴,盡力去吹,如果距離嘴15厘米吹不滅,說明肺功能有問題;如果距離5厘米還吹不滅,說明肺功能很差,如肺氣腫患者。
3.憋氣法:深吸氣后憋氣,能憋氣達30秒表示心肺功能很好,能憋氣達20秒以上者也不錯。
4.小運動量試驗:原地跑一會兒步,讓脈搏增快到每分鐘100—120次,停止活動后,如能在5—6分鐘恢復正常,說明心肺功能正常。
專家Q&A
郝建鳳:無錫同仁(國際)康復醫院心肺康復科主任、主任醫師
擅 長:心肺疾病的康復與常見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心律失常、冠心病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Q:什么因素會導致肺功能損害?
A:·吸煙及“二手煙”;
·有害化學氣體(氯、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
·當職業性粉塵(二氧化硅、煤塵、棉塵和蔗塵等)及化學物質(煙霧、過敏原、工業廢氣和室內空氣污染等)的濃度過大或接觸時間過久,均可導致肺功能損害;
·病毒和(或)細菌感染;
·長期臥床休息和制動。
Q:肺功能障礙有哪些危害?
A:肺部疾病致殘率高、死亡率高,且發病率逐年上升,其所導致的各項功能障礙不僅嚴重危害患者健康,也為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
以慢阻肺為例,其危害呈現漸進性,患病一級時,能進行一般日常工作,平地走路無氣短,但上坡、爬樓比同齡人氣短;二級時,勉強工作,一般慢走無氣短,但按普通人走路速度會氣短,很多患者冬天不敢出門;三級時,一般日常活動都會出現氣短,生活嚴重受限制;四級時,穿衣、吃飯都會出現氣短,完全喪失活動能力。慢阻肺嚴重者將導致全身多個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Q:哪些人群需要肺康復訓練?
A:經臨床診斷,確診為患有急性或慢性肺部疾病的病人,如病情穩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支氣管哮喘、纖維性肺囊腫、限制性肺疾病、間質性肺病、呼吸機依賴者、肺移植前后等,還有因其他疾病造成的需長期臥床或活動能力受限的病人,如高位脊髓損傷、顱腦外傷、腦中風。
Q:何時開始肺康復訓練?
A:康復醫學講究的是一個“早”字,因此早期介入、早期評定、早期訓練尤為重要,康復治療效果也會比較顯著。最早的訓練可于ICU病房開始,一旦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就可進行床旁訓練。其他臨床科室,在經過治療師評估后均可早期參與訓練,促進患者肺功能的恢復。
長期以來,肺功能受限患者的治療大多集中在急性期的藥物治療或無創通氣、氣管切開等,對于緩解期及穩定期的康復治療卻很少得到重視。肺康復訓練目前已成為一項日趨成熟的治療項目,與傳統治療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勢:1.無創,安全性高;2.方式多樣,針對病人類型制定訓練方法;3.病人主動參與度高;4.不僅針對急性期的癥狀及并發癥控制,還能使病人心肺耐力得到提高,減少復發率。
版權所有:無錫市中心康復醫院 Copyright @ 2023 Wuxi Central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電話:0510-81885390 0510-83219655 0510-83219650
地址:無錫市錢榮路158號 備案號: 蘇ICP備12059189號-1